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191节 (第1/3页)
老孙氏对萧护包庇梁源吉是痛恨的,却没有见过萧护,她本来打算不正眼瞧这些人,现在被迫要私下来看他长相。 萧护一行人已到台下,专门给他留一块地方,遮棚子,有坐处,他和慧娘坐下来。亲兵和小厮们四周笔直站着,用自己身体半挡住,犀利的不住扫视。 姚兴献斜斜抱臂也在人后,看似悠闲,其实盯着第三批人,穿便衣,无声无息混入人流中,随时保护萧护安全。 高台上有衙役出来,手持铜锣喊肃静。片刻,大理寺卿等人就座,先命带上徐明其和王于凤来。 徐大人上台时,是刻意装出来的狼狈。他断一只手,常掩在袖中羞给人看。此时扎起袖子,亮出自己断腕上台。王于凤大人,才四十多岁,是气喘不足,好似肺气肿病人上台。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,这是让人不能用刑。当着人,好意思对这种人用刑? 刑部尚书低声骂:“放刁!” 大理寺卿为首,率先问道:“下站者可是吏部官员徐明其王于凤!”刑不上大夫,真的有罪也能用刑,不过见官不跪,却有这样定例。 这两位只行下级礼。官服在身,因此站着。 萧护不悦,还穿着官服?往台中扫一眼。 台上四位大人一见就知窍,大理寺卿喝道:“此案素有疑点!怎敢还为官身!来人,去了官服!” 萧护微微一笑。 宁江侯不屑,孙珉笑起来:“这个人是萧护的?”宁江侯叹气:“官员们是随风倒,有朝一日你在京中,他们也这样对你,要把萧护骂得不值一文。” 谈不上谁的人。 过来两个衙役,不顾徐明其和王于凤申辩,去了官服,两个人无奈跪下。 三句话,审得明明白白。 头一句:“尔等与前吏部封玉良大人为同僚为上司?” “同僚。” “封大人掌管的是什么机密?” “并无机密,是吏部官员们公文来往。” “你二人分别把怎么知道封大人叛国,谁先看到的,又是怎么商议的,什么时辰看到的,看到的是什么?怎么上报,审过几堂,都有哪些人,一一书写下来,单独呈上来!” 徐明其和王于凤呆在当地,几乎瘫软。 他们兵乱前,根本不认为萧家可以推翻这案子,有贵妃在,有国舅在!兵乱中,受萧护看管,兵乱后,也半受看管,一心只求宁江侯保命,哪有串供的心! 再说就串了,上台去问什么,他们事先不明。再有就是旧卷宗是由吕春梁亲手所写,里面是什么,他们也不知道。卷宗毁去多少,留下多少,他们更无从知道。 余下卷宗,萧护要握在手中,大成长公主认为挟制萧护一分是一分,在长公主手中。 这可怎么回话? 两个人犹豫一下,还要互看一眼,惹得大理寺卿大怒:“回话!” 徐明其白眼往上,晕了。 王于凤一看,往地上一伏,哼哼叽叽装病。 台下老百姓们喧哗不止。 这分明是回答不出来。 慧娘泪水长滚,抽噎不止。萧护握住她一只手:“让你不要来,就是怕你哭!” 大理寺卿恼火,喝命:“救起徐大人来!” 有一个衙役答应着,下台去端一盆凉水过来。王于凤急了,他们两个人跪在一处,要泼不是全泼中了。 当着人,这也是丢面子的事。 忙低声喊:“老徐,躲不过去,快醒醒。”徐大人马上醒了。衙役笑着把水又端走。 身为官员的徐明其和王于凤,心头阵阵发紧。他们知道审案流程,没想到头一堂,不取以前卷宗,上来就问,全无过场。两个人心中发寒,宁江侯说话算还是不算?这上面四个匹夫,一审就想杀人在这里? 大理寺卿不耐烦:“快写!”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