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宋之重铸山河_第四一七章 旧日之约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四一七章 旧日之约 (第2/2页)

南的战绩都是道听途说,可能有水分。

    但在关中不过小半年时间,却先后击败了完颜娄室、银术可和完颜宗辅,夺回了整个关中。

    这份战绩,李乾顺自问西夏鲜有人能办到。

    后来还听说了更多这位徐驸马的事迹,他竟然是从会宁府一路带着公主逃回去的。

    燕云契丹人动乱,破幽州,洗劫元帅府,火烧大同,这些事迹,无论哪一桩都让人惊叹。

    这是个了不得的人才!

    如果再有野心,着实很可怕!

    “国主,种种迹象表明徐还已经对贵国有不利意图,折彦质北上,府州折家、甚至是云内州的契丹人,都有所西进。

    就连秦州那位与贵国榷场贸易的刘子羽,暗地里也在招兵买马,训练军伍,国主以为徐还想做什么呢?”

    完颜叶图不失时机地道出一些情报消息,西夏或许知道,或许不知。

    反正摆上台面,李乾顺就不能等闲视之,必须认真对待。

    这些消息,李乾顺怎能不知?

    数月之前,斥候已经打探清楚,及时禀报。

    不过当时李乾顺认为宋军这些举动,只是为威慑,防备西夏背后袭击,故而并未十分在意。

    尤其是重开榷场,对西夏的吸引力着实太大了。

    这几年虽然开疆拓土,但占领的大都是荒僻之地,物产有限。

    自从宋国的岁赐断绝,榷场关闭之后,关中之地又战乱不断,西夏很难获得中原的物产。

    丝绸绢帛、中原的药品、器物、茶叶、用品,已经成为西夏不可或缺之物,尤其是贵族们,早就习以为常。

    这几年日子过实在有些寒碜,这种时候,宋人突然提出重开榷场,简直是久旱逢寒霖,西夏人趋之若鹜。

    从蜀中到秦州,再到兴庆府之间,商贾货物来往不绝,十分热闹。

    而今想来,这条方便了西夏的商路,未尝不是一根绳索,让西夏不敢轻举妄动。

    但反过来,宋国若是主动关闭榷场,后果会怎样?

    还有府州折家,那是宋国之臣,西夏数百年的宿敌。

    这也就罢了,云内州的契丹人竟然也西移,意欲何在啊?

    契丹人能有如今局面,据说都是徐还帮忙谋划,堪称是再造之恩;徐还本人对耶律余睹,辽国公主都有救命之恩,关系匪浅。

    那么,契丹人西移是徐还授意?

    没了金国人的牵制,宋军这些防备手段可以立即转变进攻,只要徐还愿意。

    李乾顺的心情有些复杂,明知道金国人是在挑拨离间,但现实摆在面前,让人根本不敢心有侥幸。

    “国主,汉人有句话:先下手为强!”

    完颜叶图道:“眼下我军刚刚撤离,宋军激战之后多有损失,三军疲惫,亦立足不稳。当此之时,实乃良机。”

    “良机?!”

    李乾顺冷笑道:“贵国与宋和谈,却怂恿我国出兵,是何道理?”

    “贵国也可以不出兵,只是…国主莫非忘了与宋国旧日之约?”

    完颜叶图笑道:“如果没记错的话,贵国与宋国也曾和谈,有岁赐之约,难道国主忘了?还是不想要那数十万银绢了?”

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