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342页 (第1/2页)
大量不让他们插手的时间,沈明洲和俄罗斯顶尖研究者学到了不少东西。 手上的设计稿也是之一。 邵炼定睛一看,还以为沈明洲在开玩笑。 图上除了旁边复杂的线路,居中地方清晰的画出了一副眼镜的模样。 “……梅列诺夫是造眼镜的?” 沈明洲得意的哼哼两声,“是智能眼镜。梅列诺夫先生回到俄罗斯之前,在美国谷歌从事智能眼镜研发,但是项目暂停之后,他就回到了俄罗斯,打算坚持智能眼镜方向,改善现在的智能设备使用体验。” 即使有了全息手机,他们同样离不开手机这样的媒介。 妄图实现未来科技中描述的“随时随地处理信息”,永远离不开介质投射和穿戴式设备。 智能眼镜是能够成功的失败产物。 沈明洲放下草图,说道:“我和梅列诺夫先生讨论了许多关于人工智能网络神经的问题,发现这个东西的潜力不止是一块屏幕。” 他抬手点了点旁边的线路设计图,说道:“梅列诺夫的实验团队在研究仿生智能神经处理信息的方式,想在眼镜里植入芯片,达到接触式识别信息和分辨信息的效果。” 邵炼研究了许久的人工智能,自然清楚沈明洲想做什么。 他一把抓住捣乱的猫,诧异的问道:“你想做助盲眼镜?” “不止是助盲,它也许能成为真正的人工智能眼镜。” 盲人、高度近视、老花症患者、正常视力者都能利用仿生智能神经处理信息方式,获得一款眼镜能够带来的最大协助。 沈明洲的想法,源于伏光耀。 在中国能够准点下班的研究团队,在俄罗斯自然要按照工程师们的需求。 加班是必然的,所有人都想早点结束工作,也会更加卖力的传授知识。 伏光耀有严重的老花。 手机消息他都是在全息手机上看,平时查看报告文献,也会借助手机的投影。 但是在俄罗斯,他最多只能打印成册,戴着老花镜慢慢研究。 梅列诺夫跟沈明洲学习万物,沈明洲跟梅列诺夫学习仿生智能神经。 当他利用所有闲散时间,将量子忆阻器芯片设计得跟眼镜架支点一样细小的时候,国内忽然传来了新消息。 美国即将举办国际科学论坛,邀请全世界研究者共聚一堂,探讨未来研究的风向。 国际科学协会发布的邀请名单里,汇聚了全世界三百余位著名科学家、院士、研究者,一直是世界上历史悠久而著名的科研探讨盛会。 伏光耀手上就收到了这样一份庄严隆重的邀请函。 沈明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