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二百二十七章:殿外对奏 (第2/2页)
?” 殷清风说道:“大唐想要立一块磨刀石,不能选突厥。 突厥占有的领土过于广阔。如果给他们休养生息的机会,他们可以通过征服其他异族来壮大自己,在实力上并不会损失太多。这,对大唐就相当不利。 大唐不但要在漫长的边境上防守御敌,还要不停的向边境补给粮草、兵械和士卒,时间越久,大唐消耗的就越多。 所以,最好的结果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彻底征服他们。” 李世民追问道:“那只有在国内立一块喽?” 殷清风说道:“小侄认为最理想的状态是,消灭突厥和吐谷浑,然后将羌人和高句丽轮换当做磨刀石。 每当国内歌舞升平了,就拿羌人或高句丽开刀。等一方被打得奄奄一息,下次就换另一方磨砺。” “羌人?” 据汉文史籍记载,两汉时西羌人的一支发展到唐朝的时候,被唐朝人称为吐蕃。 吐蕃就是今天的藏族前身。 但是藏族的史学家并不认同他们的祖先是西羌人,他们更相信“猕猴变人”的传说:一只神变的猕猴在雅砻河谷中的山洞中修行,被一个魔女诱惑,生下了六只小猴。 这六只小猴就是他们的祖先。 根据现代欧美科学家整理出来的人类基因序列图结果显示,汉族与藏族同源,叫做先羌。 这一结论符合中国人对羌人的记载。 汉族的史书记载:炎帝和黄帝的大战后,黄帝带领族人向东向南发展,形成汉文化,炎帝向西发展成为羌文化羌族在舜、禹时期向高原地区迁徙,以躲避洪水。 从考古的角度分析,青海的柳湾墓地显示出来的文化内涵,属于甘肃临洮马家窑文化的一支,而马家窑文化又从陕西宝鸡的仰韶文化演变而来。 从文化内涵到迁徙路线,都可以认定羌族或羌人和中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如果再以基因佐证,或许大家真的在五千年前是一家人。 根据藏族人的记载,公元前二世纪中叶,聂赤赞布成为吐蕃王室的第一代赞布。而松赞干布是第三十三位赞布。 松赞干布统治时期,羌人开始走出高原与唐朝接触,被唐朝称为吐蕃。 松赞干布出生在八年前,还要再等五年他才能成为赞布。所以,李世民才会惊讶羌任有资格成为他领导下的大唐的磨刀石。 但是,只有殷清风知道吐蕃人不但有资格成为大唐的磨刀石,而且绝对是最合格的磨刀石。 吐蕃从松赞干布时期开始,从文成公主带去的工匠那里得到了先进的中原技术。消化这些技术后,吐蕃开始不停的对外发动战争,南如天竺、西如大食、北如突厥,东如唐朝,都曾与吐蕃交战过。 吐蕃人从七世纪后期到九世纪前叶,一路伴随唐人、大食人和回鹘人走过了它们的全盛时代。吐蕃人最强大的时候,可以做到同时与大唐、回鹘和大食人开战。 但是,这些话怎么和李世民解释呢? “小侄从仙人那里得到仙旨:高句丽、突厥、西域诸国,只要大唐愿意,随时可以消灭他们,但是还有一个异族正在暗中默默地积蓄力量。这个异族就是羌人。他们将成为大唐未来几百年的敌人。” “哦?” 李世民来兴趣了,“你的意思是说,哪怕大唐不去招惹他们,他们也会主动进攻大唐?” 殷清风点点头。 “哈哈哈,那就好!某正愁缺少敌人呢!来吧!看看谁磨谁!” 李世民像是得到了玩具的孩子一样兴奋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