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二百七十四章:一路东去 (第5/6页)
清风。 殷清风也不管他是否听懂自己这长安话,喊道:“这位大叔,小子等人想要讨口水喝,可否方便一二?” 在形容现代的贵州云南地区,有句话叫做:十里不同天,口音各不同,现在这大唐就是这样的,基本上是一个村或一个镇就是一种口音。只有那些经商的人多少知道一些其他地方的方言,如果是普通民众的话,两个来自不同地方的人见面后,只能玩儿你来比划我来猜的游戏了。殷清风现在就要面对这情形了。 “小郎君可是来自于长安?”那汉子有些惊喜的问道。 殷清风也意外啊,真遇到一个能听懂、还会说长安话的人,他不由得精神一震,说道:“小子等人正是来自于长安,到这河东来寻亲。路过这里有些劳累,就冒昧叨扰大叔了。” 那汉子似乎相信了殷清风的说法,他一边走向院门,一边说道:“难得在这荒村野岭的地方听见帝都的口音,真是亲切,来来来,请进请进,各位人都请进来。”然后又回头喊道:“娘子出来招待人” 一个妇人从屋子里走了出来,面色虽然有些憔悴和不安,但还是屈身行了见面礼,“各位人稍待,妇人这就烧水去。”然后转身进屋了。 殷清风走进去之后问道:“敢问这位大叔,不知大叔怎么会说长安话的?” 那汉子爽朗的笑了笑,伸出左手示意殷清风看去,“小的早些年做了几年府兵,在帝都的北禁苑附近住了三年,后来出征的时候伤坏了手,就回这祖地了。” 他的手少了最后两根手指头和下面那小半个手掌。 殷清风向他鞠了一躬,“小子代这天下百姓感谢大叔了,没有你们为大唐征战,小子今天也不能悠闲的行走在这大唐出地上了。” 那汉子吓了一跳,赶忙说道:“可使不得,这是要折煞小的了。” 殷清风站直了身躯后,认真的说道:“不是小子虚假,实乃肺腑之言。这天下的安稳都是你们的功劳,没有你们的四处征战,就没有我大唐的建立,这天下之民也过不上安稳的日子。” 那汉子嚅嚅的说道:“这大道理,小的不是很懂,就是为了讨口饭吃罢了。” 殷清风等平息了他内心的激动,问道:“大叔退伍之后,生活还好?”因为他看到这汉子的房屋虽然有些不算好,但他本人和刚才那妇人的面色还不错,不像挨饿的样子。 “好、好、好着呢,除了原先的一百亩分田,小的立了些小功,县上又分了四十亩永业田。” 一百四十亩也算不少了,尤其这里面还有六十亩的永业田,就是不知道他家里几口人,人口多了也不好说。 “大叔家里人丁几口啊?” “三个儿郎都成家了,一个小娘也嫁人了,身边还有一个小娘。” “哦,那这田地可耕种得过来?” “两个就在前面住,另一个住的也不远,都回来帮助种呢。” “大叔家里这一百四十亩能打多少粮食?”这才是殷清风最关心的事儿。 “这粮食啊,以前打得可不多,去年县上派人下来教小的这些乡人种田。别人不信,小的是相信秦王的,哦现在是太子殿下了,所以小的家里是最开始跟着学。去年小的这家里就打了快四十石呢” 殷清风听他这么说,心里也就放心了,这个村子也算是偏僻的山区了,连这里都有人来指导生产,其他地方也应该能普及到,“那除了交租之外,还剩不少啊。” “嘿嘿,真是还有不少余粮。要不是小的当初在长安呆过,小的也不信这粮食还能产这么多。只可惜小的这手否则还能替殿下征战几年呢,也好多得些功劳换些土地回来。”一开始还神色飞舞的他,说道后来有些伤感了。 “这周围的邻居可也是这般耕种的?” “有几户是不信的,这不,看到小的去年打了那么多粮食,现在正忙着打井呢。” 殷清风更加放心了,“小子看这现在已经是中午时分了,怎么没看到有人家做饭啊?” “小的这里可不是长安,一天能把两顿饭吃饱就谢谢苍天了。平日里,如果不是春种或是收割,都是一日两餐的。” 他这一说,殷清风明白了,“那现在这粮食多了,也够你们三口人吃食的吧?” “嘿嘿,这不是习惯了吗。” “这天下越来越太平了,以后这粮食啊,足够你们一日三餐的了,可别舍不得。”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