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世帝唐_第 三 百 章:双喜临门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 三 百 章:双喜临门 (第2/5页)

  这个话题结束后,李靖带人走进了学员们上课的教室。

    教室里的,除了李世民外,所有人对黑板和粉笔升起了极大的兴趣。萧瑀和唐俭干脆拿起粉笔实验了一下。

    这一试,萧瑀激动了。他抓住李靖的手,“代国公,既有此利器为何不献于朝堂?”

    李靖当初也问过殷清风同样的问题,当时殷清风说他年少言轻,但现在不是拿出来了吗。

    李靖当然不能用殷清风的话来回复萧瑀,他说道:“这是淮阳侯新研制出来的,等得到殿下和诸位同僚认可后再献于朝堂也不晚。况且,皇家军事学院就不属于朝堂了吗?”

    萧瑀被怼得没话说了,只要眼巴巴的看着李世民。

    李世民笑着说道:“郧国公,该不是这黑板和粉笔也要出售吧。”

    殷元道:“正是!但学院可以向国子监捐赠一百套黑板和粉笔。”

    本来还在犹豫的新任国子监博士于志宁不服了,“国子监愿出钱自行购买!”

    国子监里的学生可不怕买不起书,但这天下有多少人是买不起的?太多了!

    家境贫寒的子弟如何能读到书?向别人借书然后回去抄录!如果借不到咋办?那就没书读喽

    但有了这黑板就不一样了。

    老师在黑板上写,学生们在下面记。一个学堂里只要老师有书,就可以不受限制的招收学生。

    这等教化之功的利器,竟然是军汉们捐给天下最高学府的国子监?这是赤果果的打脸啊

    殷元当然不和他争这个,目的达到了就好。

    至于捐赠的说辞,是他儿子提的。殷清风说,送给他他可能不珍惜不在意,但这是他自己掏钱买的,那就不一样了。

    虽然殷清风打算将来要搞八年义务教育,但先把黑板和粉笔先拿出去从富人手里收一拨钱也不错啊。

    现在国子监都带头买了,其他人还顾忌什么?掏钱买吧

    每个教室能坐下三十六个学生,为此,殷清风建了近五百个教室。

    所有教室里面的内容都一致,在又看了两间教室后,李靖将人带到了办公楼。

    教学楼里的一楼依据兵种的不同,分为刀兵、盾牌兵、骑兵、弓弩兵、辎重兵等等教研组。

    不同于现代的教研组是一个大的办公室,这里的教研组只是会议室,每个老师有自己单独的办公室。而且,办公室分为内外两间,内间为临时休息的地方。

    二楼是行政办公室和会议室。祭酒、博士、财务等等在这里办公和召开全院范围的会议。

    三楼只有三间屋子:资料室、沙盘推演厅和参谋部。

    正对楼梯的是沙盘推演厅。

    李世民等人看到门上这五个字的时候就兴奋了。

    后汉书马援传中有记载:汉建武八年光武帝征伐天水、武都一带地方豪强隗嚣时,大将马援“聚米为山谷,指画形势”,使光武帝顿有“虏在吾目中矣”的感觉。

    欧洲关于沙盘的记录,最早是一一年,普鲁士国王菲特烈威廉三世的文职军事顾问冯莱斯维茨,用胶泥制作了一个精巧的战场模型,用颜色把道路、河流、村庄和树林表示出来,用小瓷块代表军队和武器,陈列在波茨坦皇宫里,用来进行军事游戏。

    至于把沙盘广泛运用到军事训练,则要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了。

    至于马援做出来的沙盘是不是最早的,没人能考察清楚。但唐朝时,沙盘作业已经是一个很娴熟的应用。只是这时的沙盘所使用的材料和测绘等,和书中马援使用得差不多,显得很粗糙。

    殷清风做不出胶泥,只能用黏土来代替。

    黏土做城墙、山峦和道路、木片做房屋、河流和树木

    因为时间关系,也因为缺少测绘人手的缘故,沙盘上除了一个长安城的模型外,四周都是空白的。

    李靖拿起教鞭指着沙盘,“经过淮阳侯的解说,某才知道想要完美的制作某一区域的沙盘,不但要标注上该区域所有的城池、山峦、河流、村庄、水井、道路等等,还要对这些内容进行精准的测绘。

    测绘是淮阳侯的新词汇,意思是按照相同比例将那些复制到沙盘上。

    以这长安城为例,城墙以五千分之一复制到这里,那么,各个坊区只能是原先的五千分之一大不能大也不能否则,就失去了真实性。

    同样,这个沙盘的比例是一比五千,按照这个标准就能得到浐河的实际宽度,然后就可以计算出需要架多长的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